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待定
产业类别
大数据
5G/移动通信
物联网
电子信息
互联网
航空航天
海洋产业
新能源汽车
医疗器械
生物医药
生命健康
机器人
高端装备
节能环保
生态修复
农业
新能源与节能
新材料
电子商务
软件
集成电路
云计算
区块链
人工智能
申报条件
一、领域和类型
(一)产业领域
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大健康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四个重点产业领域。
2.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其他新兴制造业领域。
3.有色、冶金、现代化工、新型建材、优质烟酒、生态特色食品等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
(二)类型
1.企业型创新中心。由重点行业领军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若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对行业的应用技术、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工艺进行开发和研究,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推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应用。
2.院所型创新中心。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载体,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式,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等,对行业前沿、基础技术进行开发和工程化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培养产业创新人才。
二、试点申报
(一)基本条件
1.创新中心基本条件
(1)企业型创新中心采取独立法人、“公司+联盟”模式运行;院所型创新中心采取“非企业法人+联盟”模式运行。
(2)企业型创新中心法人应面向行业,由本领域骨干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单位以资本为纽带组成的独立企业法人,股东应包括若干家在我省本领域排名前列的企业。
(3)联盟应汇聚包括用户在内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以及省内外本领域内各类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平台。
2、创新中心试点要求
(1)发起单位长期从事某领域研究开发且有持续的研发投入,在该领域有核心竞争力,具备较强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有承担并较好完成国家或行业重点研发项目的经验;
(2)发起单位具备整合产学研合作基础资源的能力,有较强的技术转移和扩散能力,有较丰富的成果转化和商业化经验;
(3)发起单位有完善的研究开发平台,拥有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平台(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有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装备,以及研发高端人才,具备支撑技术创新发展的能力;
(4)组建的创新中心有明确的产业领域、清晰的定位和研发方向,符合国家、省委省政府有关新兴产业培育方向,凝炼出面向行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
支持力度
待定
申报材料
贵州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申报书(模板见附件1)
项目来源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4年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
https://gxt.guizhou.gov.cn/gxdt/tzgg/202406/t20240626_84913319.html
*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我们将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我们转载的文章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想让我们转载您的文章的话,烦请提供相关信息联系1827535108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