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下午好,欢迎来到知域网!
免费注册
24小时服务热线:18275351089

生命与医学科学部专项-杂粮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解析与利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待定
产业类别
科研单位 农业
申报条件
一、总体科学目标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杂粮种质资源,解析谷子、高粱、食用豆等杂粮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的形成机制,揭示杂粮种质资源优异单倍型及多组学特征的群体演化规律;挖掘杂粮作物重要性状调控基因与调控网络;解析杂粮作物平行驯化和改良的遗传基础,实现杂粮作物快速驯化;创制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优异基因,并通过分子设计培育新种质和新材料。
二、核心科学问题
(一)杂粮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的遗传基础和群体演变规律。
(二)杂粮作物产量、品质、抗旱耐贫瘠等重要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
(三)杂粮作物平行驯化与改良的遗传基础。
三、拟资助研究方向
(一)杂粮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和演化规律
针对我国杂粮种质资源丰富但发掘利用严重滞后的问题,开展以下研究:
1. 谷子、高粱、食用豆等杂粮作物核心种质库构建。
2. 核心种质表型的多年多点精准鉴定及演化规律。
3. 核心种质遗传信息资源数据库构建及挖掘利用。
(二)杂粮作物高产与营养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针对杂粮作物产量低、营养功能物质形成机制不清楚等问题,开展以下研究:
1. 控制杂粮作物株型、穗发育、育性、籽粒形成等性状的关键基因挖掘。
2. 重要营养功能物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和调控网络解析。
3. 杂粮作物产量与品质平行驯化的遗传基础解析。
(三)杂粮作物环境适应性机制解析
针对杂粮作物抗旱耐贫瘠的分子机制不清楚等问题,开展以下研究:
1. 逆境胁迫高通量分析平台和技术体系建立。
2. 杂粮作物抗旱耐盐基因克隆及调控网络解析。
3. 杂粮作物氮磷高效吸收利用机制。
4. 根际微生物对杂粮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
(四)杂粮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针对杂粮作物现代化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缺乏等问题,开展以下研究:
1. 杂粮作物基因编辑体系建立。
2. 高产优质新种质创制。
3. 抗逆杂粮作物新种质的创制。
4. 功能和酿造专用杂粮种质创制。
四、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专项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鼓励符合申请条件的青年科研人员积极参加申请。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 本专项项目申请时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
2. 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支持力度
本专项项目直接费用总额度约为2000万元。计划资助中等额度项目4项,每个研究方向计划资助1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300-6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为2023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计划资助小额度项目3-5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1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为2023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申报材料
本专项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指南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请注意:申请人应围绕本指南公布的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撰写申请书,针对本指南中拟资助的研究方向具体阐述拟开展的研究内容、方案及资金预算。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选择“C13”。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资助。
(4)每个专项项目的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得超过3个;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
(5)申请人应当按照专项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请在申请书的中文摘要第一句注明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研究方向。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专项项目总体科学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
(6)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专项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7)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如实编报项目预算。
(8)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2022年10月18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在项目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
项目来源
关于发布生命科学部与医学科学部2022年度专项项目指南的通告(一)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87235.htm
*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我们将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我们转载的文章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想让我们转载您的文章的话,烦请提供相关信息联系1827535108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即买即用
签署合同
确认后放款
支持线下
安全交易

贵州中企联合信用认证有限公司 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金融大厦20楼4号 备案号:黔ICP备2024040035号-1

线
商标顾问
刘杰
15086554531
王明
18254754867
专利顾问
姜江
18257469584
版权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