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下午好,欢迎来到知域网!
免费注册
24小时服务热线:18275351089

煤矿重大灾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技术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 待定
产业类别
科研单位 采矿业
申报条件
一、申报条件
1.产学研联合申报。符合条件的省内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组建研发团队共同申报,支持鼓励企业联合省外高校、科研机构申报,特别是联合院士及其团队共同申报。项目申报材料需覆盖本榜单全部内容。
2.项目申报牵头单位需为贵州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正常运营1年以上(时间计算截止到指南发布之日)的企业或单位,项目参加单位不得超过8个(含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必须具有实施项目的条件。
3.项目牵头单位须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有研发投入且按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并在管理系统的单位信息中如实填报上年度企业研发投入情况。其中,纳入统计部门调查范围的企业,需按照《企业(单位)研发活动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以向统计部门报送的上年度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和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中的数据为准进行填报,并上传附表至管理系统。
4.项目申报单位应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研发团队、研发基础、平台条件、应用推广条件等,具备良好的社会信用,近三年内无不良公共信用记录、无违反科研诚信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5.多家单位联合申报项目的,牵头单位须与参与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协议签署时间和约定各方责任、目标任务、经费分配,以及项目实施形成的科技成果权益归属等,并将完整的合作协议(加盖所有合作单位公章)扫描上传至管理系统。
6.项目(课题)负责人应为承担单位在职或聘用人员(聘用人员需与单位签订正式聘用合同,且在项目承担单位从事研发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6个月),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保证有足够时间投入研究工作,科研及社会信用记录良好;鼓励40周岁(时间计算截止到指南发布之日)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
7.限制申报的情形。申报截止日前,主持承担在研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不含科技平台及人才团队建设计划)2项及以上的,不得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申报。各级国家机关公务员不得参与申报。
二、项目研究内容:
揭示贵州煤矿复杂条件顶板、瓦斯、矿井水及复合灾害灾变机制,通过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形成贵州煤矿顶板管理与安全高效智能采掘、复杂地质区域煤矿瓦斯灾害防控、水害防治等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体系,解决煤矿顶板科学管理、瓦斯灾害精准防控、水害综合防治问题,项目下设三个课题。
三、项目指标要求:
1.建立贵州煤矿顶板、瓦斯、水害防控技术体系,建设重大灾害综合防治示范矿井(产能90万吨/年及以上)不少于三处,其中盘江矿区、织纳矿区、黔北矿区至少各一处。
2.通过示范应用,顶板、瓦斯、水害杜绝重大事故,一般事故起数降低50%,每年安全采出受单一或复合灾害威胁的煤炭资源不少于60万吨。
四、资金投入及时限要求:
项目专项资金资助不超过3000万元,揭榜单位须提供1.5倍以上配套资金,项目需明确一个牵头单位。项目实施周期为3 年。
课题一:贵州煤矿顶板管理与安全(灾害治理)高效采掘技术体系研究及示范
1. 运用国内外事故致因理论,对煤矿顶板灾害进行综合原因分析,结合贵州煤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对巷道多重扰动、巷道复合顶底板易变形破坏等情况,研究多因素叠加影响下巷道围岩结构劣化、强度衰减规律与顶板灾变机理,揭示复合顶板巷道围岩强度衰减和结构失稳规律,进而创建适合于贵州煤矿的先进巷道围岩控制理论。
2. 以提高复杂条件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水平为目标,创新研发超高强度、抗大变形新型锚护材料及改性注浆新材料等新型支护材料与装备,建立适合于贵州地区不同煤矿工程地质条件的先进围岩控制体系,以解决目前贵州煤矿巷道支护难、变形大、返修率高和顶板事故多发等重大问题。
3. 针对贵州煤矿巷道支护技术、采掘技术和材料设备参差不齐且缺少设计规范、控制标准和智能监测等情况,研究和建立贵州煤矿顶板管理与安全高效智能采掘成套技术,包括采掘工程质量检测、巷道稳定性智能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为煤矿安全高效采掘提供适用的设计规范、控制标准和施工方法,在贵州不同产煤片区选择有代表性的煤矿系统开展“安全-高效智能”采掘工程实践并建立综合性示范工程。
考核指标:
1.成果产出
(1)揭示多因素叠加影响下巷道顶板及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建立适合于贵州煤矿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巷道围岩控制理论。
(2)建立适合于贵州地区不同煤矿工程地质条件的围岩控制技术体系,解决目前贵州煤矿巷道支护难、变形大、返修率高和顶板事故多发等重大问题。
(3)建立贵州煤矿顶板管理与安全高效智能采掘成套技术,开发采掘工程质量检测、巷道稳定性智能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解决巷道支护、沿空留巷、沿空掘巷、智能采掘、采区采面与巷道优化布置等现实难题,形成省级行业技术标准不少于3项,并力争形成国家标准。
(4)在相关领域高水平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10篇,受理发明专利不少于10件(其中授权2项或以上),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2.人才培养
(1)晋升高级职称不少于5人。
(2)培养博士研究生2~4名,硕士研究生6~10名。
3.经济及社会效益
(1)建成示范矿井并完成巷道支护与智能监测实践工程不少于3处,巷道返修率较原来降低25%以上;
(2)完成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与切顶卸压实践工程不少于3 处,回采巷道掘进量降低40%以上,煤炭资源回收率超过3%;
(3)完成沿空掘巷留小煤柱开采实践工程不少于3处,回采巷道返修率较原来降低25%以上。
(4)建设的示范矿井新增销售额不低于 2000 万元/年。
(5)培训煤矿专业技术人员200人以上,明显提升煤矿采掘技术设计能力、现场施工和顶板管理水平。
课题二:复杂条件下煤矿瓦斯智能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研究内容:
1.以提升贵州煤矿复杂地质区瓦斯灾害精准防控水平为目标,研发高精度地质构造随钻探测装备,研究地质异常体对瓦斯储运的控制机理,构建高瓦斯地质异常体典型特征库,形成瓦斯地质异常体判定技术,实现采掘区域地质构造精细刻画,揭示复杂地质区瓦斯动力灾害突变机制,通过在盘江矿区、织纳矿区、黔北矿区等典型矿区开展试点应用,形成复杂地质区煤矿瓦斯灾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2.以提高复杂开采条件下煤矿瓦斯智能化防控技术水平为目标,研发瓦斯参数随钻测定装备,解决海量瓦斯参数动态采集等关键问题;研究AI瓦斯防控技术,构建采掘区域高精度瓦斯地质模型自适应重构模型,研究多煤层采动瓦斯运移演化规律及瓦斯动力复合灾害突变机制,实现瓦斯治理效果和灾害预测预警的智能分析与可视化;开发煤矿瓦斯防治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实现瓦斯治理全流程动态精准防控的目的,并建设示范矿井。
考核指标:
1.成果产出
(1)形成适用于贵州煤矿复杂地质区煤矿瓦斯灾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1套。
(2)形成的高瓦斯地质体判识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判定准确率≥80%;研制的地质构造随钻探测装备,能自动接入模型数据库,工作面内部构造解释准确率不低于90%。
(3)研制的煤层瓦斯参数随钻测定装备,实现钻孔内原位测定深度不小于200m,测定数据能自动接入模型数据库。
(4)构建的高精度瓦斯地质自适应重构模型,实现与煤矿测量数据交互,模型刷新频率不大于24小时;研发1套煤矿瓦斯防治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实现多类型实测和监测数据的自动接入、瓦斯地质可视化、联合分析预警和智能管控。
(5)在相关领域高水平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10篇,受理发明专利不少于10件(其中授权2项或以上),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6)形成省级行业技术标准不少于3项,并力争形成国家标准。
2.人才培养
(1)晋升高级职称不少于5人。
(2)培养博士研究生2~4名,硕士研究生6~10名。
3.经济社会效益
(1)建设的示范矿井新增销售额不低于 2000 万元/年。
(2)示范矿井防突日管理效率提升1倍,采掘速度提高30%。
(3)培训瓦斯防治专业技术人员200人以上,明显提升煤矿瓦斯防治专业水平;
课题三:贵州煤矿岩溶水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研究内容
1.以提高岩溶区煤层顶板富水异常体精准探测为目标,研究黔北矿区龙潭组上部煤层顶板厚灰岩含水层及厚灰岩关键层下离层水赋存条件,揭示水害致灾机理,研发煤层顶板水害危险性分区控制技术和多参数耦合一体化时空监测预警系统,构建适宜于黔北煤田煤层顶板水害防控技术体系。
2.以提高岩溶区煤层底板茅口组灰岩突水危险性预测精度为目标,提出黔北煤田龙潭组下组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底板岩层破坏特征、形成机理及控制技术,提出改进型底板矿压破坏带发育深度计算方法和涌水量预测方法,建立煤层底板茅口组灰岩突水危险性预测技术和疏水降压技术,形成黔北煤田煤层底板茅口组灰岩突水灾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3.以优化岩溶区注浆工艺及快速封堵技术为目标,研发新型注浆材料,建立可视化岩溶管道涌水注浆封堵模型试验系统,提出岩溶管道动水注浆参数优化设计与动态控制方法,形成适宜于黔北煤田茅口组岩溶管道动水快速封堵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
1. 成果产出
(1)实现三维时移电法富水异常区定位误差≤10m;
(2)研发多参数耦合一体化时空监测预警系统1套,在示范矿井实现水害的适时在线监测与智能分析,监测预警准确率≥90%,误报率<10%;
(3)建立改进型煤层底板矿压破坏带发育深度计算方法,计算精度比现有方法提高20%;
(4)构建岩溶区煤层底板采动影响下岩体结构灾变控制技术1套;
(5)研发出凝结时间可控、微膨胀性、动水抗分散性强、无毒环保的新型注浆材料;
(6)在相关领域高水平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10篇,受理发明专利不少于8件(其中授权1项或以上),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7)形成省级行业技术标准不少于2项,并力争形成国家标准。
2. 人才培养
(1)晋升高级职称不少于5人。
(2)培养博士研究生2~4名,硕士研究生6~10名。
3.经济及社会效益
(1)构建一套适用于贵州黔北矿区的水害异常体探查、水害预测、疏水降压治理、突水通道注浆封堵等综合防治技术,释放受水害威胁无法开采的煤炭资源量100万吨以上,新增销售额4亿元以上,推广应用的矿井不少于3处。
(2)培训水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60人以上,明显提升岩溶水害防治专业水平。
支持力度
项目专项资金资助不超过3000万元,揭榜单位须提供1.5倍以上配套资金,项目需明确一个牵头单位。项目实施周期为3 年。
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组织签署项目任务书。
申报材料
一、申报方式
1.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网址:http://xmgl.kjt.guizhou.gov.cn)进行无纸化网上申报。
2.本榜单以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方式给予支持,申报单位需提供1.5倍以上配套资金。
二、申报流程
1.申报身份获取
本次申报添加参与人和参与单位采取实名注册邀请制。未注册账号的单位或个人,需通过贵州政务服务网进行账号注册并登录管理系统完整、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已注册使用账号的须核实更新基本信息,尤其是个人及单位等涉及项目申报条件的信息。
2.申请书填报
由牵头单位登录管理系统,根据指南要求填报申请书和上传附件材料。其中,申请书须下载打印经项目所有参与人员本人签字、单位盖章后扫描上传至管理系统。申报截止日前,项目申报单位可在线主动撤回项目申请书进行内容修改或补充完善附件材料。修改完善后,按照上述申报程序和要求进行在线审核和推荐。申报截止日后,不得更改项目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的任何内容。
项目来源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能源局关于发布贵州煤矿重大灾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技术榜单的通知 https://kjt.guizhou.gov.cn/xwzx/tzgg_73876/202407/t20240709_85079118.html
*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我们将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我们转载的文章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想让我们转载您的文章的话,烦请提供相关信息联系1827535108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即买即用
签署合同
确认后放款
支持线下
安全交易

贵州中企联合信用认证有限公司 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金融大厦20楼4号 备案号:黔ICP备2024040035号-1

线
商标顾问
王明
18254754867
刘杰
15086554531
专利顾问
姜江
18257469584
版权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