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下午好,欢迎来到知域网!
免费注册
24小时服务热线:18275351089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发布2024年贵阳贵安粮油作物主推品种名单的通知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 | 2024-01-30
申报通知:

为加快粮油优良品种推广应用,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按照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要求,结合贵阳贵安实际,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遴选出2024年贵阳贵安粮油作物主推品种14个,现予以推介发布。

一、总体情况

本推广名单发布作物种类包括水稻、籽粒玉米、鲜食玉米、油菜、大豆5种,着眼于分类指导农作物品种推广应用,更好服务农业用种和农民选种需要。

主推品种名单依据品种试验、展示评价、品种推广面积等数据,经市级种业管理部门推荐、专家遴选论证,2024年共推介优良品种14个,其中,水稻6个、籽粒玉米4个、鲜食玉米1个、油菜2个、大豆1个。

二、水稻品种(6个)

宜香优2115、香早优2017、川优3727、野香优莉丝、泰优808、香两优贵福占

三、籽粒玉米品种(4个)

和玉808、惠农单15、贵卓玉9号、筑黄5号

四、鲜食玉米品种(1个)

万糯2000

五、油菜品种(2个)

油研2020、黔油32

六、大豆品种(1个)

黔豆7号

七、主推品种简介

1.水稻品种

宜香优2115

品种特点: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食味好

品种名称:宜香优2115

审定编号:川审稻2011001、国审稻2012003、黔审稻20190025、国审稻20210119

品种权号:CNA20110346.6

育 种 者: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宜香1A×雅恢2115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7天。株高117.4厘米,穗长26.8厘米,每穗总粒数156.5粒,结实率82.2%,千粒重32.9克。稻瘟病综合指数3.6,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整精米率54.5%,垩白度2.2%,胶稠度78.0毫米,直链淀粉17.1%,长宽比2.9。2010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8.8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70%;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608.9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4.60%;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3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10%。

栽培技术要点:1.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采用地膜覆盖保温育秧,秧龄30~40天。2.宽窄行栽插,亩栽1.2万~1.5万穴、基本苗10.0万左右。3.大田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亩施纯氮10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5∶0.5,重底早追。4.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忌脱水过早。5.重点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稻螟、稻飞虱等病虫害防治。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香早优2017

品种特点:丰产性好、生育期早、食味好

品种名称:香早优2017(黔早优2017)

审定编号:黔审稻2006001号

品种来源:黔南州农科所用外引不育系内香3A与自选恢复系QN2017组配而成。

育 种 者:黔南州农科所

产量表现:2004年贵州省区试早熟组平均亩产606.41公斤,比对照金优77增产8.94%,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贵州省区试早熟组平均亩产654.65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42%,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630.5公斤,比对照增产7.08%,16个试点中15增1减,增产点次达93.75%。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2.3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7.26%,3个试点全部增产。

特征特性:中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1.7天,与对照金优207相当,株高93.03厘米,株型适中,茎杆较硬,生长旺盛,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9.97万穗左右,属多穗型品种,穗实粒数106.48粒,结实率75.04%,千粒重31.18克。籽粒长型。200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整精米率56.4%,垩白粒率28%,垩白度3.1%,长宽比2.9,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48%,理化综合评分60分,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2004年表现为感,2005年表现为感。两年耐寒性鉴定表现为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黔早优2017具有较好的株型,分蘖力强,采取两段育秧或旱育秧,培育嫩壮秧,苗期适当炼苗,秧龄在30~35天左右,早插浅插,以利早生快发,密度控制在1.5万穴/亩左右,追肥要早,后期可增施穗肥,注意施足基肥,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配合施用,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适宜推广区域:贵州省中早熟籼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

川优3727

品种特点:高产稳产、整精米率高、抗倒性较强、

品种名称:川优3727

审定编号:滇审稻2010020号

引种编号:黔引种2018第012号

育 种 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引 种 者: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亲本及组合:川香31A/成恢727

适应性、抗性表现:2018年引种试验12个试点平均生育期155.2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1.8天;平均亩产624.3千克,比对照增产2.1%,增产点率92.0%。通过湄潭、麻江田间自然鉴定和贵州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5.67,综合评价中感。

适宜推广区域:贵州省中籼迟熟区(武陵山区除外)。

风险提示: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野香优莉丝

品种特点:米质优、食味好、产量较高

品种名称:野香优莉丝

审定编号:桂审稻2017045号

引种编号:黔引种2017第025号

引 种 者: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野香A×R莉丝(泰国茉莉香占/田东香//五山丝苗)

适应性、抗性表现:2017年引种试验10个试点平均生育期147.1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0.9天;平均亩产582.19公斤,比对照增产1.51%,增产点率70%。通过湄潭、麻江田间自然鉴定和贵州省植保所的人工接种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5.00,综合评价中感。

引种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中籼迟熟区(武陵山区除外)。

风险提示: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加强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加强稻飞虱、螟虫和其它病虫害防治;注意防御秋风,稻瘟病常发区慎用。

泰优808

品种特点:丰产性好、食味佳

品种名称:泰优80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134

品种来源:泰丰A×泰恢808

育 种 者:四川泰隆汇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8.7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80%;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35.0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5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1.8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17%;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7.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2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1天。株高113.5厘米,穗长24.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1万穗,每穗总粒数212.6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7.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4.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6%,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7.1%,胶稠度61毫米,碱消值6.8级,长宽比3.2,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级。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0~11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4.坚持强氯精浸种。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香两优贵福占

品种特点:食味佳、高产稳产

品种名称:香两优贵福占

审定编号:黔审稻20210013

品种来源:黔香619S×贵福占

育 种 者: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贵州鑫粒和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产量表现:2019年省区试早熟组平均亩产649.8千克,比对照增产7.80%;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651.6千克,比对照增产7.5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50.7千克,比对照增产7.70%,增产点率100%。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8千克,比对照增产6.35%,增产点率100%。

特征特性:早熟籼型两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7.3天,比对照香早优2017迟熟1.7天。株高107.9厘米,株叶型适中,茎秆较坚韧;叶色绿,剑叶挺直,窄,瓦型;叶鞘、叶缘紫色。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7.1万。穗长24.4厘米,穗总粒数为164.7粒,结实率81.5%,千粒重30.8克。粒型较长,颖尖紫色。少数籽粒有短芒、后期转色好。2020年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9.0%,精米率70.8%,整精米率63.0%,垩白粒率13%,垩白度3.0%,粒长7.2毫米,长宽比3.5,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5%,碱消值级6.3,透明度1级,达部标优2;食味鉴评81.6分。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耐冷性表现为“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在我省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采用盖膜湿润育秧、温室两段育秧、旱育秧等技术均可。2.合理移植:秧龄期为35天左右。中等肥力田块每亩定植1.2~1.5万蔸左右。可采用宽窄行(窄行5~6寸,宽行9~10寸,株距5~6寸)或者宽行密株(宽行8寸,株距5寸)均可。每蔸插2粒谷秧。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一般每亩使用复合肥25千克,移植后7天施尿素10千克,抽穗前施钾肥10~15千克。成熟期不要晒田过早。4.注意防治病虫害。5.适时收获:一般在抽穗35~37天收获,确保稻米品质和香味。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于贵州省早熟籼稻区种植。

2.籽粒玉米品种

和玉808

品种特点: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

品种名称:和玉808(区试名称:JH711)

审定编号:黔审玉2009008号

品种来源:成都健禾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用自育自交系GHL35作母本,自育自交系GHL40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4天,与对照相当。株型半紧凑,株高266厘米,穗位高100厘米。幼苗期芽鞘紫色,成株中脉明显,叶色浓绿,颖片和花药紫红色,花丝淡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0.4厘米,穗行数16.5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百粒重35克。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40g/L,粗蛋白9.57%,粗脂肪 4.15%,粗淀粉73.86%,赖氨酸0.28%。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感茎腐病、小斑病和纹枯病,抗玉米螟。

产量表现:2007年、2008年省跨区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63.9公斤,比对照增产5.05 %,17个点次中12增5减,增产点达70.6%。2008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0.1公斤,比对照增产1.08%,6个试点4增2减,增产点达66.67%。

栽培技术要点:直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亩种植密度2800~3300株。底肥每亩施1000公斤腐熟厩肥和30公斤复合肥。在3叶1心进行间苗,5叶1心定苗,同时每亩施15公斤尿素兑水作苗肥;小喇叭口期每亩施20公斤尿素,拔节期每亩施25公斤尿素。注意防治茎腐病、小斑病和纹枯病。

适宜推广区域: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黔西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在茎腐病、小斑病和纹枯病常发区慎用。

惠农单15

品种特点: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优

品种名称:惠农单15

审定编号:黔审玉2017007

品种来源:SC122×HN100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7天,较对照贵单8号长2天。株型平展,株高 295厘米,穗位高138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3个左右,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4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5厘米,雄花护颖有紫色条纹,颖片紫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柱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5.9行、秃尖1.3厘米。籽粒黄白色,马齿型,穗轴白色,百粒重42.1克。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53g/L,粗淀粉含量73.67 %,粗蛋白含量10.23%,粗脂肪含量4.49%,赖氨酸含量0.31%;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大、小斑病、灰斑病,中抗丝黑穗病、穗腐病、纹枯病和茎腐病。

产量表现:2015年省区域试验B组平均亩产775.6公斤,比对照增产16.6%;2016年省区域试验B组续试平均亩产854.3公斤,比对照增产12.6%。两年平均亩产815公斤,比对照增产14.47%,16个点次14增2减,增产点达87.5%。2016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0.4公斤,比对照增产7.73%,6个点次5增1减,增产点达83.3%。

栽培技术要点:宜春播,采用营养坨育苗移栽,单株定植,每亩种植密度3000株左右。播种前要犁耙好土地,使土壤疏松、平整。施足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和3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每亩施尿素15公斤。大喇叭口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结合每亩施尿素25公斤。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贵卓玉9号

品种特点:高产稳产、抗病性强

审定编号:黔审玉2012015号

品种来源:贵州大学于2007年用自育自交系GD909作母本,自育自交系P159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2012年已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玉2012015号,适宜在贵州省的毕节地区、六盘水市海拔1400~2200米区域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2天,株型半紧凑,叶片较宽,株高 256厘米,穗位高106厘米。幼苗叶鞘绿色,雄穗颖壳浅紫色,花药淡紫色;雌穗花丝绿色。果穗苞叶覆盖程度较长,果穗锥型,籽粒排列整齐,穗长20.8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百粒重36.5克。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籽粒粗蛋白质含量9.04%,粗脂肪含量4.82%,粗淀粉含量74.42%,赖氨酸含量0.26%,容重771g/L。经四川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和纹枯病,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感丝黑穗病,抗玉米螟。

产量表现:2010年省区域试验高山组平均亩产651.1公斤,比对照增产7.23%,增产显著;2011年省区域试验高山组续试平均亩产755.9公斤,比对照增产11.9%,增产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3.5公斤,比对照增产9.78%,13个点次12增1减。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1.6公斤,比对照增产0.77%。

2013年东部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1.3公斤,比对照增产14.97%;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0.4公斤,比对照增产8.03%;两年平均亩产580.8公斤,比对照增产11.5%,10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达100%。2013年西部生产试验II组平均亩产617.8公斤,比对照增产12.62%;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725.2公斤,比对照增产9.04%。两年平均亩产671.5公斤,比对照增产10.83%,11个试点10增1减,增产点达90.9%。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和密度:春夏播均可,春播宜在4月上中旬,夏播在5月中旬以前,每亩种植密度3500~3800株。2.种植方式:播种方式直播和机播均可,每亩密度适宜在3800株左右。播种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3.施肥与田间管理:在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施足底肥,亩施复合肥30公斤,农家肥1000公斤作底肥。直播方式应及时匀苗间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壮。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追肥,大喇叭口时进行第二次中耕、追肥、培土,两次每亩追施尿素共30公斤左右或缓释肥50公斤。苗期防治地老虎,注意防治丝黑穗病,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适宜推广区域: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海拔1500米以下和毕节市、六盘水市海拔1400~2200米地区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筑黄5号

品种特点:抗性好、产量高、品质优

品种名称:筑黄5号(区试名称:筑黄9836)

审定编号:黔审玉2014001号

品种来源: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于2009年冬用自育自交系MS137作母本,与自育自交系RD4601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3天,比对照黔单16短1天。幼苗长势强、叶鞘紫红色,株型平展,株高277厘米,穗位高108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6个左右,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5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0厘米,雄花护颖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果穗筒形,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7.1行。籽粒黄色,中间偏硬,穗轴白色,百粒重37.5克。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86g/L,粗淀粉含量72.96 %,粗蛋白含量9.10%,粗脂肪含量4.40%,赖氨酸含量0.28%。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感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

产量表现:2012年省区域试验D组平均亩产674.2公斤,比对照增产10.74%,增产极显著;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30.2公斤,比对照增产14.92%,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亩产652.2公斤,比对照增产12.72%,19个点次全部增产,增产点达100%。2013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8.2公斤,比对照增产7.36%,5个点次4增1减,增产点达80%。

栽培技术要点:根据墒情适时早播。施足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厩肥和40公斤复合肥。合理密植,每亩种植密度3000株左右。巧施追肥,分别于苗期~拔节期和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公斤和20公斤。综合防治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成熟后应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适宜推广区域: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3.鲜食玉米品种

万糯2000

品种特点:抗性好、产量高、口感佳、采收期长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6008

品种名称:万糯2000

育 种 者: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W67×W68

特征特性:东南地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1天,比苏玉糯5号晚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白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02.8厘米,穗位77.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硬粒型,百粒重(鲜籽粒)37.9克,平均倒伏(折)率4.5%。接种鉴定,中抗腐霉茎腐病和纹枯病,感小斑病。品尝鉴定86.7分;品质检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7.3%,皮渣率9.3%。西南地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6天,比渝糯7号晚1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07.7厘米,穗位80.3厘米。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4~16行,百粒重(鲜籽粒)37.2克。接种鉴定,感小斑病和纹枯病。品尝鉴定87.5分;品质检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9%,皮渣率12.7%。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94.3千克,比苏玉糯5号增产25.1%。2014~2015年参加西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48.6千克,比渝糯7号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种植密度3500株,隔离种植。注意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及玉米螟。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作鲜食糯玉米品种春播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和纹枯病。

4.油菜品种

油研2020

品种特点:抗性好、抗寒、抗倒、抗裂荚、出油率高

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20268

品种名称:油研2020

育种者: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侯燕、向阳、侯剑、梁龙兵、杨波,贵州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Q0152A×GRD328

特征特性:杂交种。甘蓝型。生育期214.3天。苗期生长半直立,叶片中等绿色,叶片长度中,叶片宽度中;有裂片,裂片数量8;叶柄长度中;主茎蜡粉少,主茎花青甙显色弱;开花期中,果身长,角果姿态上举;籽粒褐色;株高177.09厘米,分枝部位高度84.52厘米,有效分枝数8.6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49.26个,每角粒数21.94粒,千粒重4.0克。食用油芥酸含量0.0576%,硫苷含量22.27微摩尔/克,含油量52.34%。中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寒、抗倒、抗裂荚、中抗菌核病。第1生长周期亩产210.1千克,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8.06%;第2生长周期亩产211.5千克,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8.5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龄30~35天,叶龄6~7叶移栽为宜;直播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以条播和撒播方式较好。2.合理密植:移栽亩植6000~8000株,如直播可每亩留苗10000~12000株,亦可采用机播机收的高密度栽培技术,亩植可提高到2.5万株以上。3.科学施肥:单产150~200千克/亩,需施纯氮15千克/亩以上,N∶P2O5∶K2O按1∶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苗重、苔轻,看苗根外补施,追肥方式以尿素兑清粪水浇施为最好。特别强调注意施用硼肥,用硼砂0.5~0.8千克/亩作基肥沟施或兑水(结合追肥)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苔花期作根外追肥。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更应强调根外追肥的应用。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苗期防治蚜虫、菜青虫等,及时抗旱排渍。12月底喷施150ppm多效唑溶液,提高抗寒抗倒能力。花期结合施硼防治菌核病。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在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黔油32

品种特点:高产稳产、抗性强、出油率高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9)520088

品种名称:黔油32

育 种 者: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黄泽素 代文东 唐容 李德珍 张超 王少铭

特征特性:杂交种。甘蓝型。平均生育期208.3d,比对照蓉油18晚熟0.9d,株高201.05cm,有效分枝数6.6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08.99个,每角粒数17.91粒,千粒重3.62g,单株产量16.43g。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其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5.98 mol/g(饼),含油量45.02%。该品种植株较高,苗期生长势较强,成熟一致性好,分枝性较强,抗倒性中等,抗病性中等,丰产性好,籽粒品质达双低标准。食用油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7.86微摩尔/克,含油量44.39%。中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无,该品种成熟一致性好,抗倒性中等,抗病性中等。第1生长周期亩产184.32千克,比对照南油12 增产13.2 %;第2生长周期亩产180.27千克,比对照蓉油18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一般直播在9月下旬到10上旬;育苗移栽在9月中旬播种。 2.密度:直播每亩保苗20000~25000株。育苗移栽每亩保苗6000~8000株。 3.田间管理:在田间管理上立足于一个 “早”字,做到早匀苗、早定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4.合理施肥:注重氮、磷、钾、硼肥平衡施用。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培育壮苗。 5.适时收获:在有90%的角果成熟时及时进行收割,并及时脱粒和晒干,以减少田间损失。 害防治。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长江上游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勉县、云南玉龙和寻甸及长江下游浙江、上海、江苏(除南通地区)秋季种植。

注意事项:注意防治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 

5.大豆品种

黔豆7号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7

品种名称:黔豆7号

育种者: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8307/88-5027-2

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6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2.7厘米,主茎12.2节,有效分枝3.0个,底荚高度12.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56.4个,单株粒数125.7粒,单株粒重18.3克,百粒重15.9克。椭圆叶,紫花,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粗蛋白质含量41.93%,粗脂肪含量19.0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西南山区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4.9千克,比对照滇86-5增产21.9%。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8.4千克,比对照滇86-5增产15.8%。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40厘米。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2.2万株,中等肥力地块2.5万株,低肥力地块3.0万株。3.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胺25千克作基肥,初花期每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千克。

适宜推广区域: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贵州、云南、湖北鄂西地区春播种植。

原文链接:
*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我们将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我们转载的文章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想让我们转载您的文章的话,烦请提供相关信息联系1827535108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即买即用
签署合同
确认后放款
支持线下
安全交易

贵州中企联合信用认证有限公司 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金融大厦20楼4号 备案号:黔ICP备2024040035号-1

线
商标顾问
王明
18254754867
刘杰
15086554531
专利顾问
姜江
18257469584
版权顾问